67、狂士楚歌_[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笔趣阁 >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 67、狂士楚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67、狂士楚歌

  袁绍虽然接连失了两员大将,但总体上对于这场战役的优势仍胜于曹操。

  哪怕颜良文丑的死对士气有着不小的打击,袁绍阵营的大多数人亦不觉得自己会输。

  袁绍也是这么觉得。

  因此,尽管他被曹军的密信“先后夹击”,气得有一瞬间的神志不清,却是很快就缓了过来。

  他让人封锁自己怒极攻心、险些晕厥的消息。面对劝说自己切末动怒,千万要保重身体的军医,袁绍不耐地挥了挥手,让人退下。

  袁营的谋士早有察觉:自打败公孙瓒后,袁绍便有些浮躁。这份浮躁在经历曹操檄文与颜良文丑二将之死后,被扩大到了极致。

  作为袁营的最高统领,袁绍的个人决议关系到整个军团的生死。一些谋士忧心忡忡,想要劝谏袁绍,请他调整心态。可随着势力的增长,袁绍的脾气亦有所增长,容不下他人挑战他的权威。

  尝试着挑战他权威的,现在已经被关在牢房里,每天与虫鼠为伴。

  他没人想步田丰的后程,这份隐忧被埋在利己与侥幸之下,几乎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

  唯一的例外只有因为郭图等人的谗言而被袁绍猜忌的沮授。

  他与田丰一样,因数次拂了袁绍的意而被记恨。

  但他始终没有因此动摇本心,仍恪尽职守地履行幕僚之能。

  他找到袁绍,劝诫对方先不要渡河,留守延津以观其变。

  袁绍听不进他的话,让他随军待命。

  沮授走后,旁边的郭图趁机进谗道:“兵贵神速。以我军之势,曹操毫无抵抗之能。现下曹军虽有小胜,却不过是临死反扑,惊不起大浪。沮授为何要我军留守河北(河以北)?若错过时机,让曹军有了喘息之机,恐怕还有波折……”

  袁绍想起最近流传的“本初诗”有好几首是从沮授家族里兴起的,气不打一处来:“还能为何?沮授早已心不在此,欲以此为功,向曹阿瞒投诚。”

  郭图低头掩去唇边的笑,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主公英明。既如此,我们不若早些渡河,也好打曹操一个猝不及防。”

  郭图这倒不是非要和沮授的意见反过来干,之所以这么建议袁绍,只是因为他在河对岸的族兄传过来一个关键的情报。

  根据这个情报,郭图作出判断:即刻出兵,势必能将曹军打一个措手不及。

  郭图的提议恰好切中袁绍此刻的决定。若说原来的他尚有些迟疑,不愿草率地作出打算。那么在檄文、“本初诗”、借颜良文丑之死挑衅——三重刺激之下,他已彻底抛开仅有的一二分犹豫,只想向曹操狠狠地讨回这口恶气。

  就在袁军忙着渡河的时候,郑平与郭嘉二人正对坐于军帐中。

  郭嘉把玩着手中的空酒壶,向对面的人道:“‘那个消息’应当已传到郭图的耳中。袁绍的幕僚郭图与我同乡,我二人曾打过交道,以我对他的了解,只怕今日便会说服袁绍,拔营渡河。”

  郑平道:“你让我借颜良文丑二将之死发挥,激怒袁绍,是为了推动袁绍定下决心,同意郭图的提议?”

  虽是问句,却没有询问的意思。

  郭嘉心情极好地收拾了案上的残局,找了块麻布擦拭手中的墨痕。

  “接下来就看正平的了。”郭嘉黑而亮的眼中泛起少许跃跃欲试,“我倒是好奇,正平会如何对付他们。”

  郑平见郭嘉擦手中的墨痕擦拭得辛苦,递过去一个水囊,在获得对方的道谢后,垂袖继续坐着,注视着郭嘉的举动。

  他不曾有担任曹操谋士的想法,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也不会主动与曹操商讨行军有关的事项。

  曹操或许也对此心照不宣,将他安排在文岗,甚至没有问过以他的武艺是否要在军中挂一个武职。

  他之所以随军出征,本是为了私事,原未打算多做干涉。但因为郭嘉想与他打一个赌,他顺势答应了,这才有了上面的两段话。

  郭嘉擦完手上的狼藉,像是才想到了什么,对郑平问道:“你还未告诉我——你为何会进入曹军的大营?”

  郑平没打算与郭嘉坦白原因,随口道:“公务缠身,百无聊赖,故而随军,以作休沐。”

  这句话中的破绽太多,郭嘉就算想要假装相信,也不能够说服自己。

  连给个借口都不走心,祢正平当真是一如既往的过分。

  虽然在心中吐槽了郑平千百回,但郭嘉始终没有再问,很快转移了话题。

  郑平则是重新墨了案上的墨,毫笔轻蘸,在一片白帛上落下文字。

  “沮监军敬启……”

  远在延津的沮授收到一封匿名信。

  军中禁个人持有私密,所有信件在通达个人以前,都会被送到相关人的手中检查一番。

  正巧帮这封信检查的士兵是倾向于沮授的派系。在查看了信中的内容后,这个士兵大吃一惊,不敢上报,悄悄地找了沮授本人。

  沮授知道能让士兵隐隐失色的信必然不是家书之流,他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这份预感在他打开白帛的时候,被放大到了极致。

  他谢过替他瞒下的士兵,步履匆匆地回了营帐。一进入其中,便抑制不住地握紧拳,在掌心刻出深深的痕迹。

  袁绍竟然听信郭图的谗言,将他留在冀北的妻儿软禁在府中。

  沮授又气又怒,明知这封信不怀好意,却仍是控制不住地感到失望。

  他甚至不用核实,只凭袁绍最近对他的态度与这封信上记录的几个隐秘,就知道这封信上描述的内容八成是真的。

  可他什么都不能做。袁绍如今对他偏见已深,他不管做什么都是徒劳无功,白费口舌。

  一直兢兢业业地恪守谋臣之义,即便被忌惮冷落也仍旧极尽全力进言献策的沮授,因为这封信上的内容,第一次产生心灰意冷的想法。

  心绪破败到了极致,他已顾不上隐忍,心寒地叹道:

  “主上自得意满,臣下汲汲钻营,此番远渡,怕是不得善终。”

  沮授心丧若死之下,向袁绍告病,自请离退。

  袁绍并不认为沮授这是真的起了离开之意,反而觉得沮授是在对自己表达不满,甚至可能因为怀恨在心,而用撂挑子的方式威胁他。

  袁绍心中更加恼怒,对沮授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这时候他又不知从哪里听到沮授偷偷在营帐中发出的感叹,对沮授那句听起来像是抱怨与诅咒的话恼怒至极,对沮授本人更加厌恨。

  “不得善终?我倒要看看谁先不得善终。把沮授压上船,让他看着孤是怎么打败曹操的。”

  袁绍毫不犹豫地夺走了沮授的兵权,将主要权柄交给了郭图。

  沮授得到消息,结合那封用词犀利、直戳他内心软肋的匿名信,心病横生,原本借口辞别的假病很快成了真病。

  沮授让人给袁绍带了一封言辞忱忱的信,追忆了曾经主臣相得的时光,恳请袁绍看在曾经的情谊与功劳上放他回去养病。

  袁绍略有动容,但郭图的一句话便打消了他的恻隐:

  “如今正是战役的关键时刻,而沮授监管内外,我军的许多军机都是由他接手,若此时放他离开,万一被曹军所得……”

  袁绍打了个激灵,从那封信上的真情实感中清醒过来。

  郭图继续道:“过去再如何,沮授如今与将军已非同心……何况,即便将军派军护送沮授回城,不让他与曹军的人接触……将军可莫要忘了,沮授的妻儿还被拘着,若沮授回去知晓此事,岂不更生怨怼?”

  袁绍深以为然。沮授如今与他的关系已经十分僵硬,几乎不可能再修复。反正都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他又何必再给沮授卖好。

  若是放他回了大本营,沮授记得他之前的冷待,未必感恩。而以沮授的才能与他对冀北的熟悉,心中有怨的他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袁绍哪怕认下这个恶人之名,也绝不愿放沮授回去,在关键时刻放过任何威胁后方的可能。

  后方大本营绝不能乱,他绝不可冒这个险。

  “公则说得对,孤险些相岔了。”

  郭图谦恭道:“主公重情重义,图则不然。是以比主公更冷酷些。”

  袁绍被郭图这段不着声色的吹捧拍得极为舒适,忘却了来自沮授的沉闷与这几日吃的鳖,对郭图更多了几丝偏重。

  郭图又“体贴入微”地道:“将军若是定不下决心,不知如何处置沮授,可以由图代劳。”

  袁绍确实没想好该怎么对待沮授,又想到郭图一直擅长替自己排忧解难,便道:“那便将此事交托于你……把持住度,不要太过。”

  郭图应下。转头就派人把沮授捆成粽子抓上船,还让人给他传话。

  “主公有令:此为交战关键之时,沮监军即便就是死,也该死在营中,不可擅自离去。”

  这句传话不仅令沮授病得更重,也让袁军的半数士兵与幕僚或为了沮授打抱不平,或产生兔死狐悲之感。

  未过多久,袁军成功渡河。

  正当袁军做好下船的准备,已挂下上岸的木板时,河口附近突然水势大涨,形成一道道急流,将袁绍的船只冲散。

  袁绍当机立断,让通水性的士兵在水势彻底涨上来前上岸,帮助船上的人用绳索固定船只,却还是赶不过水潮的迅速。

  船队被凌汛冲散,一些小船被水流掀翻,浮浮沉沉地漂在岸边。

  就在此时,连着河岸的树林中突然冲出来一对骑兵,朝他们举起弓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b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ddbqg.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