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袁绍的资本_袁主
笔趣阁 > 袁主 > 第188章 袁绍的资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8章 袁绍的资本

  第188章袁绍的资本

  鲜卑内部对于这支神秘莫测的骑兵部队知之甚少,再加上眼下鲜卑骑兵已尽皆心生胆寒。

  使得如今的鲜卑人看见那些异族骑兵的身影时就像是看见洪水猛兽。

  整个鲜卑人心惶惶,就连每到夜晚时放哨的族人都选择了增派十余人,各自都距离部落营地数百米远,只期望能早一些看到这异族骑兵,好早做防御姿态。

  至于进攻?开什么玩笑,谁愿意去触霉头,就连王庭的精锐都完全无法招架,成群结队的覆灭,哪里还能轮到他们去反抗。

  对此毫不知晓的袁绍还以为是因为回去的路上已经没有多少鲜卑人的缘故。

  好在其顺路斩获的食物也被尽数携带,就连那些象征着军功的异族头颅,袁绍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让每名士卒带上几颗。

  在极其震撼的一幕下,整个弩骑营在未曾折损一人的情况下,顺利归来。

  整个辽东都在为这般壮举感到震撼。

  玄菟郡,右北平,乃至辽西,等周边郡县突闻那辽东属国都尉竟然前往塞外,甚至还带回来了这么多的异族头颅,不由得大惊失色。

  塞外不同汉境,进攻与防御也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汉军如今远赴塞外,呈现主动进攻姿态,这在任何人眼中都是自寻死路的结果。

  最终收获却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每一名士卒马背上都放置了四五个鲜卑骑兵的头颅,就连胯下战马,也明显不是出自汉境,倒更像是鲜卑的马种。

  没有人不被这番举动感到震撼。

  但一想到是这位可能是最年轻的辽东属国都尉,再回忆起当初的几件大事,似乎这袁都尉天生就是来对付异族的。

  再经过当地民众的夹道相迎下,袁绍坦然应对。

  这是属于他的功绩。

  哪怕未来他擢升离开辽东,在其沉重的历史上,依旧会留下袁都尉抗击鲜卑,远赴塞外沉重打击了鲜卑锐气,斩首十余万的惊天壮举。

  与之伴随的,自然是袁绍的大名再次于辽东,乃至幽州席卷。

  声名显赫,威望加于海内。

  这时候的黎庶饭后谈资已经不再是将那辽东之战当做首发,毕竟,防御永远没有进攻给人带来的震撼要大。

  到处都充斥着对袁绍的夸赞,以至于当地那些富商豪强不约而同的再次进献钱财。

  美名其曰充实军需,实际上每个人的心底都打着小九九。

  以袁绍如今的战功,哪怕明明只是带回了数万人的异族头颅充做军功,也足矣再次晋升。

  听闻边塞又有大事发生,公沙都尉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寂寞,趴在床上怔怔的望着手中传来的消息。

  与这袁绍相比,自己的这任都尉完全成为了背景板,就连昔日那一向鞍前马后的各级官员此刻也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袁绍身边。

  或许这样的人才是辽东真正需要的人才吧。

  很快,伴随着袁绍在辽东的事迹再次传开,加上幽州刺史有意无意的往外推波助澜,一时间,整个大汉都开始萦绕着关于袁绍的消息。

  而距离上次袁绍响彻大汉到现在,也不过只是过了个年关而已。

  远在雒阳的皇帝刘宏,和一众掌权的宦官们,听着来自辽东的消息。

  个个也都是露出一副极其惊讶的神情,其中尤其以刘宏最为震撼,昔日袁绍来与他同讲帝王之术时,他就觉得这袁绍定然是栋梁之才,故而哪怕曹节一心想要置其死地,但他还是狠下心来保全

  为的就是让其在外帮助他更好的治理大汉疆域,待其彻底掌权后,有袁绍辅佐,未必不能成就昔日先帝的一番壮举。

  面对刘宏的大肆赞扬,曹节的脸色有些难看,这袁绍在那场斗争中侥幸存活,再加上其出身汝南袁氏,其名声本就远播,当初答应皇帝将其调任到辽东时出任长史,实际上,他并没觉得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袁绍能做出什么功绩出来。

  侥幸能够活着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结果却是让他大跌眼镜,这一连串的战事就像是一个个响亮的巴掌,狠狠的扇在脸上,他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脸色。

  再看皇帝此时那欢呼雀跃的神情,曹节没来由的涌现出一个异样情绪,他阴冷的陡然一笑,故作轻松的请示道:“那袁都尉已有不世之功,使得那鲜卑决然不敢再犯汉境,不知陛下打算如何鉴赏?”

  刘宏的脸上仍凸现着稚气未脱得神态,但其此刻却是腰杆挺的比任何一日都要直。

  看了眼袁绍的履历,先由郎官,随后出任濮阳县令,再经由昔日太傅的举荐,再之后便是远赴辽东。

  现在也不过过去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袁绍就已经从长史升任属国最高级别的长官,这份升迁速度实在是有些太快。

  快到了就连刘宏都不知道该如何奖赏这大功臣。

  刘宏试探性道:“中常侍觉得,使其出任度辽将军如何。”

  曹节闻言脸色瞬间一变,他没想到这小皇帝如此不懂规矩,这度辽将军乃是主掌整个幽州乃至周边州郡的绝对军事长官,其所拥有的职权可以自行在幽州之地便宜行事,无论是统领募兵一事,又或是插手当地内政。

  度辽将军都有这绝对的权势,昔日的度辽将军无一不是声名显赫,且战功累累的名将。

  这袁绍何德何能?

  “陛下,度辽将军乃边境重将,手中权势过于集中,以袁都尉如今的履历而言,出仕不过三五载,若1是使其出任度辽将军,难免不会引起朝中争议,况且,袁都尉刚由属国长史擢升都尉,已是陛下圣恩,臣觉得,倒不如多赏赐些钱财,使其依旧镇守辽东之地,使那鲜卑绝不敢再南下汉境,已经是对袁都尉颇为照顾了。”

  曹节堆起一副笑脸,对于这袁绍,他总是会想起当初其冲撞自己的一幕,虽然事后也得到了袁绍的赔礼道歉,也同样未曾参与到企图诛杀我等宦官的行动中,但他依旧觉得,这袁绍绝对不能让其成了气候,最起码不能让他顺利的成为一介重将。

  又或者,将其唤回雒阳?在自己的严密监视下,或许能使其彻底无法成长起来?

  曹节内心在盘算着。

  同时,他又在担忧,若是使这袁绍归雒阳,以其如今的声望,再加上其出身,难免又会对他们这些宦官的诸多行动造成阻碍。

  刘宏听闻曹节的建议,他也隐约的从其话语中听了出来,这曹节似乎还没有将那袁绍彻底的从对立面放下。

  随即,就又摆出一副笑容来,曹节如今势大,宫中已尽数被其安插亲信,就连他这个皇帝虽然在那场政变中从太后及太傅等人手中夺回了些许权势,但与曹节等人相比,他所收获的果实简直少得可怜。

  曹节一句话,陛下现如今并未成年,虽已承继皇帝大统,但朝中之事陛下终究还是不明白其中道理,就由他们这一帮中常侍替陛下做决断吧。

  当然,最起码明面上要由皇帝出示诏令。

  刘宏纵然有万般理由,面对曹节,他始终无法将皇帝的权威展现。

  同时,又因为曹节等中常侍一直是在皇权之下行使权利,也侧面的使皇帝在诸多群臣的面前,不再似此前那般被世家大族及名流士人所制衡。

  这也是刘宏觉得曹节等宦官与那群所谓的为大汉呕心沥血的名臣,世家绝对的区别。

  最起码,曹节等人是绝对拥护皇帝,在底线之上不过是做些稍显出格的事来,比起世家大族,主掌社会舆论清议的名士而言,刘宏更喜欢宦官们一些。

  于是,当即就下诏。

  袁都尉远赴塞外千余里功勋卓著,辽东全体将士浴血杀敌,使异族肝胆俱裂,特赏赐金十万,外加帛绢等一众物资以充军需。

  皇帝的这条诏令很快下达。

  此时身在雒阳的其他朝臣自然也已经知晓了此事。

  引起风波不断。

  其中有不少人都觉得,这样的赏赐实在过于寒酸。

  对于袁都尉的封赏只字未提,做出这样的功绩来,却未曾得到一官半职的提升,他们觉得有些不公平。

  有人紧接着就上书,请求陛下敕封那袁都尉官职,便是给其一个度辽将军又能怎样,斩首十余万的战绩,放在哪里,都当得起这样的赏赐。

  这里面没有袁姓官员,但却句句都离不开袁姓的干系。

  其中有近八成的官员昔日或多或少的都受过袁氏恩情,传经授学,故而,在面对这样的一个大好机会,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老故主袁氏看到他们的作用。

  皇帝派出中常侍曹节表示,袁绍如今的赏赐已然达到了他这个年级的上限,哪怕其功绩顶破天,这度辽将军也绝对不能给予。

  这番话一出,却是瞬间使得这些一并上书的官员回过神来。

  他们这才想起来,这出自袁氏的子弟袁绍,年级似乎有些过于年轻了。

  其所做出的这般功绩,使得他们一时间竟忘记了袁绍如今也不过二十有余的年级,就连三十岁都没有达到。

  这样年轻的都尉已经实属罕见,若是再加衔出任度辽将军,似乎是有些说不过去。

  好在,对于此时,袁氏看的很开,根本没打算在这件事上做一些动作。

  袁逢深知,袁绍如今已是山高皇帝远。

  辽东之地宦官的手是伸不到这么远的,也就可以保证袁绍获得相对安全的发展时间。

  同时,功高震主的画面古时不再少数,袁绍现在的声望已经远远不止在辽东传播,就连远在内地的豫州,乃至荆州等地,都时常会听见关于袁绍的消息。

  这样的消息固然可以证明袁绍的确很出色,但同时也会极大的引起宦官的敌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袁逢可不希望这么出色的儿子倒在了袁氏再度崛起的前夕。

  关于袁绍的消息,已经开始在大汉的土地上流传。

  有人为其做出这般功绩却没能捞到一官半职而惋惜,也有人觉得袁绍如此年轻却不知收敛锋芒,迟早要被宦官用其权势覆灭。

  远在辽东的袁绍仍在不断的操练弩骑营,时不时的还会去都尉府巡视一番。

  结果,他发现。

  军事上,有颜良文丑,黄忠韩当等一众操练,内政上荀谌许攸则是废寝忘食的审查。

  他这个都尉似乎算是真正的被架空了,根本不需要他出面,偌大的一个辽东属国,被他们治理的一副安居乐业的态势。

  此时的辽东,俨然成为了周边郡县羡慕的对象。

  福利深厚,待遇良好,加上荒地开垦还会给予赏赐,士卒们尽心尽责,黎庶们沉浸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

  已经有好久好久没有听说过鲜卑等异族南下继续劫掠的消息传来。

  没有了这方面的担忧,那些一心想要获得更好发展的周边黎庶,却是义无反顾的选择脱离家乡,来到辽东之地。

  袁绍对于发展辽东向来是不留余力的,雒阳赏赐的钱财,绢物等一众物质,他全部都将其存入都尉府库,凡有功之人,毫不吝啬,便是开垦出一片荒地,彻底的在当地安家,袁绍都会从中拿出一部分来赏赐,同时又免除其当年赋税。

  在这样的条件促使下,选择背井离乡来到辽东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一年有余的时间,辽东的人口就增加了四万多。

  至于袁绍为何不担心都尉府的赋税钱财被消耗殆尽,则全是因为,弩骑营。

  但凡在辽东修养上一段时间后,袁绍就会派遣出黄忠文丑韩当等人,使弩骑营尽数再度远赴塞外,一如当初,尽情的将塞外当做训练弩骑营精锐的战场。

  在这样文武同行的时间里,袁绍所拥有的资本也渐渐的开始飞速发展。

  经过了十几年的酝酿,整个辽东焕然一新。

  人口暴增至五十万之多,从最开始的入眼之处尽皆荒地的景象演变成当下到处都种满了各种谷物。

  赋税也从最开始的不过千万钱,到如今官场清明,税收制度的合理完善下,达到了近乎十万万钱,十余年翻了百倍,这其中固然有昔日税收的不合理,外加不透明,以至于就连整个辽东属国的人丁都不清不楚。

  但同样也因为袁绍的各项政策,使得黎庶心甘情愿的交上各种赋税,例如,田租,算赋,以及每年义务的要往边塞戍边,辽东本就乃是边塞之地,加上此时的辽东已经有了充足的兵源,根本用不上这些黎庶再去戍边,自然而言的就需要额外再交一笔兵赋。

  内政上的蓬勃发展,自然也就使得军事上根本不用顾及太多。

  充足的后勤资源储备,使得弩骑营的精锐从最开始的七千人,演变到了现在的三万人。

  就算是这样,也都已经是1精简精简在精简后的结果。

  黄忠言,兵不在多在精,以至于弩骑营士卒尽皆是精锐中的精锐,那些被淘汰的士卒都是一脸的愤慨懊恼。

  弩骑营的福利待遇恐怕是整个大汉军队之最,能够成为里面的一员,不单单是荣耀,同样所源源不断派发的俸禄也是被人津津乐道。

  而,黄忠又看出,如今袁君虽为都尉,然其麾下却正儿八经的没有一个护卫军团,思来想去。

  竟是从弩骑营中挑选出了三千名绝对的精锐,以供护卫袁君。

  因其多乘白马,故而黄忠将其名唤白马义从。

  当袁绍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成定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b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ddbqg.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