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古往今来,概莫如是_大唐之镇国皇子
笔趣阁 > 大唐之镇国皇子 > 第626章 古往今来,概莫如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26章 古往今来,概莫如是

  历史是一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可以肆意打扮涂抹……

  李愔记不得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是此刻想起来,却深表赞同。

  念中学的时候,他曾经看过一段历史。

  独揽朝政的齐国权臣崔杼,以夫人棠妻为诱饵,设下阴谋,在府中杀害齐庄公,立庄公的弟弟为国君,号齐景公。

  国事安排已毕,崔杼找来史官太史伯说:“前几天主公调戏我的夫人,被人杀了,为了照顾主公的面子,你一定要写‘先君害病身亡’,懂么?”

  太史伯听完崔杼的话,冷冷地回答说:“按照事实写历史,这是太史的职责。

  至于主公是怎么死的,你心里明白,我心里也明白;朝廷内外,人人心里都明白。让我颠倒是非说假话,办不到。”

  一个史官,竟敢跟自己作对?

  崔杼很生气,他权衡片刻,压住火气,试探地问:“你打算怎样写,能让我看看吗?”

  “据事实录,有什么不可以看的,”太史伯说着,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竹简,伏在几案上刻写起来。

  崔杼上前一看,只见竹简之上写着“周灵王23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

  崔杼顿时大怒,喝道:“混帐东西,竟敢这样乱写,滚回去,照我说的去写,明天一早送来!”

  他恨恨地折断竹简,摔到太史伯的脚下。

  太史伯也不争辩,回到家里,召来三位弟弟,诀别道:“良史实录,这是史官的责任,我照实去写,必遭崔杼毒手。”

  “我死之后,你们三人必为史官,万不可忘记史官的职责。”

  兄弟三人相顾流泪,纷纷发誓:秉笔直录,宁可为写信史而死,也绝不失职贪生。

  翌日,崔杼又派人去找太史伯,命其将竹简拿来,一看:“夏五月,崔杼弑其君”,居然一字未改!

  崔杼暴跳如雷,将太史伯给杀了。

  史官是世袭的官职,太史伯死后,他的弟弟太史仲继承了哥哥的职位。崔杼命他重写,然后拿过新太史所写竹简,只见上面写着:夏五月,崔杼弑君庄公。

  崔杼暴怒,又将崔杼给杀了。

  然后太史叔也不肯罔顾事实……太史伯兄弟三人相继被崔杼杀死,史官的职位照例落到他们的小弟弟太史季的头上,照写不误。

  双手沾满太史血的崔杼,明白单用硬的办法是办不到的。

  崔杼问他:“你还不怕被杀头?”

  仲叔答说:“秉笔直书,是史官人品和道德的崇高体现,史官对后世应负历史责任!”

  崔杼听后无可奈何地说:“我也是为了国家才杀这个无道昏君。即使你直书,国人也会谅解我的。”

  便不再追究仲叔死罪。

  仲叔没被抓去砍头,在回家路上遇上另一个史官南史氏。

  南史氏对他说:“我担心你可能与你三位哥哥一样惨遭不幸,所以我又背着竹简准备再去接你的班,执笔直书这段历史。”

  李愔曾经为古人的这种高尚品德正直人格所感动的热泪盈眶。

  然而在读过《史记》之后,他的这份信念动摇了……

  按道理来说,铁骨铮铮的司马迁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绝不向任何强权屈服,亦不会去粉饰统治者

  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史书,自然应当客观公正,否则何以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

  人非圣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喜恶、立场,皆有私心。

  而每当私心作祟,便难以做到绝对的公正。

  司马迁的确是个硬骨头,《史记》之中,从未写过当权者的好话,而这并非是出于绝对公正,乃是因为个人经历

  对当朝统治者有着强烈的怨恨和愤慨,其要求便极其苛刻。相反,由于他的悲剧经历,难免会对那些与他有着相同的较悲惨经历的人产生同情甚至共鸣,从而笔下留情。

  反而对成功人士有所不满,怨气极大……

  比如,纵观《史记》,对于项羽以及李广极尽赞美之能事。

  他用大笔墨描写项羽死前的悲壮经历,以此衬托项羽的悲剧色彩,而对项羽的残暴、屠城、虐杀百姓、活埋秦军战俘等等

  或是不写,或是一笔带过。但是一旦项羽做了哪些值得称道的事情,他就会大书特书。

  李广也是一样。

  李广一辈子没能封侯,最后自杀,司马迁对其命运惋惜嗟叹。

  反而对战功无数堪称绝世名将的卫青、霍去病不以为然,戏份还没有一个连侯爵都非能敕封的李广重。

  司马迁笔下之《史记》中李广的记载,影响了无数的后人。

  王维一首诗《老将行》里边有四句说的是李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李广确实厉害,可你说“卫青不败由天幸”,这就过分了吧?

  但这就是司马迁对待成功者的态度。

  秦始皇乃是千古一帝,说一句“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估计无人反驳。

  结果便是《史记》将秦始皇营造成为一个“残虐的暴君”,对其“车同轨,书同文”一统九州等等旷世功绩不予歌颂,极尽诋毁。

  汉高祖刘邦从一个乡间亭长、中年吊丝,逆袭而为开国君王,毫无疑问乃是历史之上成功者的典范。然而《史记》之中却将其营造成一个地痞流氓,一无是处。

  这可能么?

  诚然,刘邦的一些事迹能够透露其的确有流氓的本质

  但是若无更多的优点,凭什么统领手底下的骄兵悍将,与战神一般的相遇屡战屡败且不崩溃,反而最终逆袭得胜,一统天下?

  没有人能够否认司马迁的伟大,更没人能否认《史记》之地位,它就是“四史”之首,可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然而只要是人,便总有倾向。

  《史记》尚且如此,何况后世那些涂抹粉饰的史书?

  更别说清朝的官修成的明朝的史……你指望他能有什么好话?

  有可能去还原历史的真相么?这跟统治者的人品无关,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自然是极尽诋毁之能事,

  古往今来,概莫如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bqg.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ddbqg.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